Menu
【2021太和文明论坛:经济科技分论坛】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天印精彩发言
2021-09-08

导语: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能源化工,特别是煤化工和石油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未来应是从当前的燃料应用为主,逐步转向以原料为主的发展方向。

 

各位领导、朋友,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的孙天印。很高兴能借太和文明论坛就“双碳”目标下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和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创新举措这两个话题谈一些我不成熟的理解。

 

就第一个话题,我想对能源化工,煤电、钢铁这三个对“双碳”目标比较敏感的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方向谈谈我的看法。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能源化工,特别是煤化工和石油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未来应是从当前的燃料应用为主,逐步转向以原料为主的发展方向。简单来说,就是以后尽量不利用此类能源资源作燃烧反应以提供动力和热能,而是将其制成材料使用。这样就可把隐含其中的碳原子加以固化,而不是转化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以煤化工为例,传统上煤化工的主要产出是焦炭和甲醇以及后续的乙烯产品。焦炭则被用作燃料炼钢,这样就会大规模释放二氧化碳。从减碳的角度来讲,理想的情况应是煤化工的产出都是甲醇和乙烯等工业原料,而不再有焦炭这种燃料。但是,由于甲醇的碳氢原子比例为1:4,而煤炭中碳氢原子比例远高于此比例,利用煤炭自有的氢原子制造甲醇以及下游化工产品,总会产生碳原子的盈余,这些碳就会以焦炭等形式存在。为了把这部分焦炭也转为甲醇原料,就需借用外部的氢原子。一个解决方案是,用光伏和风能发的绿电来电解制氢,以此制备的氢是绿氢。绿氢和焦炭结合来制造甲醇、乙烯等工业原料,就实现了煤炭完全的工业原料的清洁利用。这些工业原料的终端消费形式可以以某种方式把碳封存起来,不会大规模释放二氧化碳。这是煤化工的一个转型思路。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关于煤电转型,正如李俊峰主任所提到的,未来即使实现了碳中和目标,煤电也不会彻底消失,而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发电和排放效率,保留其中一部分用以调峰,以此解决光伏和风电等供电不稳定的问题。这部分不可避免的煤电产生的碳排放,未来要以低成本的CCUS技术加以抵消。

 

钢铁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氢能还原,一个是长流程炼钢为主逐步转化为短流程炼钢为主。焦炭的主要用途是炼钢,一方面用来做制热剂提供热量,一方面用作还原剂置换铁矿石中的铁元素。提供热量这个环节可以用电炉来替代,但是还原就必须用其他还原剂加以实现。目前全球探索最多的是氢基炼钢工艺,即用氢替代传统煤焦作为还原剂来置换铁矿石中的铁元素,以实现冶炼过程的完全零排放。但受技术限制、成本较高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氢冶金仍以示范工程为主。

 

刚才所谈的是针对长流程炼钢,即从铁矿粉到钢材的全流程生产过程。短流程电炉炼钢则是指废钢的再利用。这一流程短了很多,直接让废钢进电炉,变成钢坯,再进行轧制,制成钢材。这样就去掉了还原过程,而还原过程是能耗和排放最大的部分。短流程炼钢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长流程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还低,因此短流程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在金融助力双碳目标方面的创新方面,从激励政策的角度来讲。第一,央行的绿色宏观审慎评估(MPV)。简单来讲,就是央行对金融机构的整体表现有打分体系。为了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更多绿色低碳的项目,这一打分体系将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业务作为较大的加分项加以体现。第二,央行的绿色再贷款政策。再贷款是指由央行贷款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贷给普通客户。如果央行给商业银行支持绿色项目的再贷款利率较低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就可将较低成本的贷款给到绿色低碳项目,降低项目的融资成本。第三,贴息和担保也是一种激励手段,主要是地方政府在实施,比如江苏、浙江的湖州等地方,都采取为绿色低碳项目贴息或担保的形式来降低低碳项目的融资成本,激励金融机构支持,也激励企业发展绿色低碳项目。

 

从产品创新支持低碳转型的角度,除绿色贷款、绿债等传统上支持新建绿色低碳项目的金融产品,目前也在推进一些支持传统行业转型的金融解决方案。比如,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或挂钩贷款,简单来讲,就是债券和贷款的成本不是固定的,而是未来随着项目的碳排放表现而浮动的,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励项目执行方(也是资金使用方)积极减少碳排放。

 

有关利用国外低成本资金和转型金融方面。实际上,我们最近也在研究助力煤电提前退役的转型金融方案。原理是利用国外影响力投资、养老金和多边金融机构的低成本资金,通过某种形式以当前的市场价格将某些煤电项目的股权买断,通过期限较短的低成本资金来置换期限较长的高成本现金流资产,实现这些煤电项目从原有25到30年的寿命周期缩短到10到15年的提前退役。有关这一设想,目前国外某些金融机构,包括亚洲开发银行、花旗银行、汇丰等金融机构已经在开展尝试。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留给煤电项目足够的过渡期限,同时使得金融角度可行,尽可能减少转型情景下煤电资产可能产生的经济和金融上的风险和问题。此外,还有与碳市场相结合的金融创新,比如,将碳排放权用作抵押物以贷款融资等创新方式。

 

以上是我在2021太和文明论坛经济科技分论坛所做的演讲,谢谢大家!

与会嘉宾
  • 陈虎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世界军事》杂志总编辑(2006-2019)、《中国军队》杂志主...
  • 陈金洲 新一代数据协作平台 - 黑帕云创始人
  • 陈李翔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原党委书记
  • 陈征 太和智库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