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第五届太和文明论坛教育文化分论坛 聚焦职业教育“适应性”
2021-09-14

9月11日,第五届太和文明论坛教育文化分论坛在北京举行。40余位从事职业教育政策制定与研究的专家学者、职业院校校长、企业家代表通过9场主旨发言和3场专题座谈,聚焦主题,着重讨论了“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政策与时代背景和改革路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建同介绍,“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经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规划纲要。2021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作为重大的新时代的命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刘建同认为,职业教育既是生产力也是生产关系,从生产力角度要适应经济社会变革,从生产关系角度要适应整个大的教育以及社会的变迁。职业教育要与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与人民群众需求相契合,与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需要瞄准科技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四链”有效衔接。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职业教育应当服务于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在技术快速发展变革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不能固守原教旨主义,而应强调创新,通过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在解决“卡脖子”问题和建设“专精特新”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诚指出,面向未来,真正构建高质量或具有包容性的数字教育,将成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助力,也将构成我国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以及加强国际之间、我国与不同国家之间、我国各地区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谈及双高校建设和职普融通等话题时,孙诚强调,双高校建设要特别注意回应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双向互认和纵向流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国家职业教育咨询指导委员会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赵志群指出,从中观和微观层面,职业教育要使学生适应现代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促进学习者发展“综合职业能力”,即个体当前就业和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赵志群认为,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不均衡,职业教育的内容设计也相应地有所区别。未来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特征是设计导向,培养的学生不是简单的适应技术发展,而是要参与设计未来社会技术发展,并发展独立、自信、负责任的人格。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认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找到将其作为类型教育的正确发展路径,必须正视和回答一系列重要问题。例如,新修订的《职教法》如何为“职教20条”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和支持,职业学校教育如何在数字教育带来的冲击中找准自身定位,职业本科教育如何确立自身特色等等。未来的职业教育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发展。

 

北京市教育科学院王春燕、湖南湘潭市委副秘书长陈利文、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克勇等分别介绍了各地开展职业教育改革的有效做法。以江苏省开展的五年制高职实践为例,刘克勇认为,评价五年制高职是否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最终还是要落脚在对区域的贡献上,江苏五年制高职多办在区县,是群众家门口的大学,留得住、用得好人才也进一步验证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适应能力。此外,五年制高职对农村群体展开怀抱,体现着职业教育的公共性、包容性和全纳性。

 

与会专家就如何平衡职业教育适应当下发展与未来需求的关系、如何适应内外双循环格局并促进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如何增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适应性等问题交流了看法。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主任陈晓明服务数字化转型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战略起点,优化人才供给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战略重点,产教融合发展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战略支点。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职业伦理研究所所长陆春阳认为在校企合作中,应重视发挥中小企业的独特作用。

 

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副主任、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宋凯认为,应将职业教育纳入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体系予以引导,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评估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周凤华认为,职业教育的问题更多的是社会问题的投射。教育部职业技术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主任唐以志指出,购买服务是降低产教融合风险的有效途径。辽宁教育研究院原副院长、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高鸿指出,职业教育应更加强调产业逻辑。长江教育研究院、华中师大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江汉大学兼职教授方皛指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法律抓手。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教授贺星岳指出,职业教育适应性须从教师入手。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马燕生指出,双循环亟需大批国际化职业教育人才和高水平合作办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先生指出,职业教育应主动融入国际合作。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副教授杨钋认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有助于提高中国教育的软实力,扩大所谓国际朋友圈,提供所谓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四川标榜职业学院院长刘一沛认为,民办职业院校需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校长郭延峰认为应着力增强职业院校师生自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教学教材室主任、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教育学博士刘义国、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窦新顺、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高扬分别就职业教育文化建设、职业院校管理改革、师资队伍激励等谈了看法。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刘京辉做分论坛总结时强调,职业教育是教育初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样肩负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与作用;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具有其特点和特色,它肩负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特殊的人才;职业教育需要政府在未来制度设计上创造更适宜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以促进职业教育更好的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立足当下,着眼未来,面向世界。

与会嘉宾
  • 陈虎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世界军事》杂志总编辑(2006-2019)、《中国军队》杂志主...
  • 陈金洲 新一代数据协作平台 - 黑帕云创始人
  • 陈李翔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原党委书记
  • 陈征 太和智库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