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第五届太和文明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中美关系研讨会圆满收官
2021-09-09

第五届太和文明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中美关系研讨会于2021年9月7日在线上举行。数十位国内外嘉宾以“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变化、动向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主题,展开了充分、坦诚的交流探讨。现将部分国内外嘉宾发言的主要观点摘编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崔立如先生表示,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调整的困境与当下美国内政局有直接关系,但根本原因还在于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基本方针与国际关系发展的大趋势相违背。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实质是维护美国的主导地位和战略优势,这是特朗普和拜登两届政府对华战略的共同目标。拜登政府力图显示其对华政策比前任政府更有章法,并提出所谓的“三分法”。但从7个多月来的实际情况看,所谓的“三分法”并没有清晰的界限可循,在遏制中国竞争力发展的核心目标辐射下,美国对华政策倾向的突出表现是对抗性竞争。可以预见的是,只要华盛顿决策圈对国际关系演变和中国和平崛起的主流观点不发生转变,加之严重受制于2022年和2024年两次选举的政治需求,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调整很难走出目前的困境。当下中美关系的状况将是未来几年的常态。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先生表示,中美关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根源是美国在如何看待中国、判断中国上出了严重问题。美国认为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和“潜在敌人”,认为中国要取代美国的地位,中国要改变现行国际秩序,中国不按国际规则办事,中国占了美国的便宜,中国侵犯了人权等等。这一大堆的认识和判断,没有一个能站得住脚,没有一个能说得通。中国不想挑战美国,但也不允许美国损害中国的利益,遏制中国的发展。中美关系要想改善,要想避免冲突和对抗,最根本的还在于美方要改变对中国的认知,要理性、客观、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的发展,看待中国的对美政策,重新审视中美关系的定位,重新评估中美的利益关系,重新调整美国的对华政策。中美关系的解冻和回暖可能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双方都能相互尊重,都有诚意,都从两国关系和世界的长远利益考虑,并对彼此做出正确的判断,那么中美关系还是有希望重回正轨的。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Susan Thornton女士表示,全球经济体系过去几十年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但并没有真正实现全球分配公平。现在全球有很多人对于经济发展和繁荣已不再有信心,这也是为什么全球面临如此多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换言之,如果我们还在讨论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或者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这对解决全球性问题将是一个误导。习近平主席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一个重要意涵指的是人类社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如果我们还把思想局限在大国权力斗争之中,便没有办法共同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中美都需要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贡献。当前,中美在外交上应努力促成双方领导人会面,这有助于舒缓紧张局势,促进两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合作。中美应在应对疫情和气候变化方面加强合作,并努力避免科技竞争可能造成的负面外溢效应。相信中美领导人能够在两国关系和全球合作问题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郭长林先生表示,激烈竞争是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新时期中美关系的走向非常不确定。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中美两国在政策上并没有“相向而行”。其二,拜登政府对华政策上的“三分法”会把中美关系推向何方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近期,拜登视察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时提出,既要保持对华优势,又要避免中美对抗出现不必要升级,可见其对“三分法”这套拳术会对中美关系产生何种影响也是心里没底。其三,美国国内政治形势决定中美关系的走向是很不确定的。受国内政治斗争影响,美国对华政策在一段时期内可能是没有最强硬,只有更强硬,这对中美关系来说是一种“恶性循环”。未来中美关系怎么走?我们确实不能抱什么幻想,但也并非全无希望。而希望在于“民之交”,在于两国的经贸关系,在于作为中美关系桥梁的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希望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让我们重新架起中美关系的桥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王文先生表示,尽管美国已将中国视为威胁,但还没有发自内心地接受中国的崛起。美国已把中国作为首要竞争对手,但中美对“竞争”这个词的理解不一样。那么,中美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竞争呢?中美不应像十八世纪、十九世纪那样主要通过军事手段开展竞争,中美竞争需要以更加文明和进步的方式进行。首先,中美应该为解决全球发展困境而竞争。其次,中美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竞争。第三,中美应在推动全球科技创新方面开展竞争。总之,中美应该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竞争。过去,不少中国人崇拜美国,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美国为全世界解决了很多问题。为什么美国现在这么糟糕?主要还是因为美国不仅没有为世界解决问题,反而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好了。为什么中国人的自信心增强了?就是因为中国不仅解决了很多自己的问题,还为世界解决了不少问题。而这也才是中美竞争真正应该去对标的。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及外交政策项目资深研究员李成先生认为,美国和中国的中产阶级(层)应该成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驱动力。中产阶级(层)是中美两国最高领导层都非常重视的一个社会群体。解决中产阶级衰落问题已经成为拜登政府国内政策的一个核心,而对于中国来说,消除贫困、扩大中产阶层规模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目标。尽管中美中产阶级(层)在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他们在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方面也有很多共性。中产阶级(层)是一股维护稳定的力量,通过人文交流增进中美中产阶级(层)之间的相互认知,有助于避免相互“妖魔化”,增强同理心,促进中美两国摒弃零和思维,尊重彼此的愿望和利益。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Cliff Kupchan先生表示,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看,世界正在向两极化方向发展。尽管中美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但中美两极格局与核武器为防止中美开战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屏障。中美两国将主要通过军备建设、发展经济等“内部平衡”措施来抵消彼此的能力。鉴于中美国力远超其他国家,结盟等“外部平衡”措施是次要的,远不如“内部平衡”措施来得透明、可靠、可预测。两极格局将比多极化格局更加稳定,中美两国的注意力可以更多地聚焦在彼此身上,而非其他国家。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周波先生表示,在海上方向,中美两国海军的对话是有益的,但成果并不显著。美方希望就如何避免舰机近距离危险接触进行技术性讨论,而中方则认为美海军在中国海域的高强度、大范围侦察监视活动是对中国的挑衅,应禁止或减少次数。去年10月,中美国防部通过视频会讨论了危机管控的问题,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中美两军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举行了海上意外相遇联合演习,这种演习应该持续进行下去。

 

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Stephen Orlins先生表示,造成中美分歧的许多问题都难以解决,敏感的政治问题更是难以触及。中美只有通过采取小的、具体的、实际的,有时甚至是单方面的步骤,才能够重建信任。中美两国可以考虑共同采取以下五项措施:一是重启防疫、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科学合作;二是协商重新开放成都和休斯敦领事馆;三是尽快就降低关税达成协议;四是协商确认“国家安全”的定义,避免因相关概念的无限度引申损害双边贸易投资利益;五是举行高层会议,努力促成中美领导人峰会。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先生表示,中美现在都承认双方是一种竞争关系,但双方都不承认也不认为,这种竞争是要彻底消灭对方的恶性竞争。谋求“竞争式的共存”是中美开展良性竞争的基础,为此需树立和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双方必须明确对方的非敌性定位;二是认同彼此的价值观和利益具有合理性;三是以建设性的方式开展竞争;四是坚持非暴力底线。现在中美关系当中存在信任赤字,加之最近美国国会又通过了一些涉华立法,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拜登政府与中国进行良性竞争的手脚。所以,中美要实现良性竞争,还需要双方付出更大的努力。

 

美中贸易与投资政策分析师、田纳西中国商务平台创始人Elizabeth Rowland女士表示,中美人文交流对于稳定两国关系以及促进双边关系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美国应该对此持开放态度,而非关上大门。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际项目高级主任郭新宁先生表示,美国的干涉导致了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上升。如果美国真地想让该地区保持稳定,就应采取务实、建设性、现实主义的路径,并让有关国家自行协商解决南海问题。

 

太和智库研究员释慧固先生认为,美国只是根据中国的实力变化而非中国的主观意图来判断中国是否是威胁。因此,不管如何解释说明,只要中国不断发展崛起,美国就会认为中国对其构成威胁,并会持续不断地进行打压遏制。

 

巴勒斯坦驻华大使Fariz Mehdawi先生表示,中东、非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都希望世界和平,并期待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上展开合作。南海问题涉及中国的主权和安全,中国需要保证自己的和平,不希望别人干预,而涉港、涉疆问题也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希望未来美国能够改变在相关问题上的政策。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丁一凡先生表示,美国的政治家们担心被中国超越,其实中国人只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一点。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中国的体量很大,超过美国是很自然的事,也是不可阻挡的。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展,想搞对华科技脱钩,并阻止中国的科研人员和理工科学生赴美学习交流,但这一做法并不能阻挡中国的发展。事实上,美国的科技进步少不了大批华人工程师的助力,如果美国继续这种做法,最终损害的将是美国自身的利益。美国政治体系被利益集团深度绑架,一些利益集团希望看到战争,希望做空中国,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中获取更多利益。所以他们总把中国当作“稻草人”来吓唬美国民众,挑拨中美关系。对此中国要看清,那些希望中美关系向好发展的美国朋友也要看清。

 

文明杂志创始社长兼总编辑、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创始人兼执行会长娄晓琪先生认为,技术打破了不同文化圈的藩篱,让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整个世界走到一起。对美好世界的追求是人类共同的追求。面对疫情与气候变化等挑战,身处不同文化圈的人类应找到共同的价值标准与发展方向,最终形成共同的文明话语体系。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王在邦先生表示,拜登团队在对华问题上有理性思考,但受制于两党党争,无法在短期内对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进行大的调整。近来,拜登政府在一些问题上做出了积极的表态,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其对华政策应会逐渐回归正轨。实际上,美国内部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美国的对华政策进行反思了。

与会嘉宾
  • 陈虎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世界军事》杂志总编辑(2006-2019)、《中国军队》杂志主...
  • 陈金洲 新一代数据协作平台 - 黑帕云创始人
  • 陈李翔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原党委书记
  • 陈征 太和智库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