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中外人文交流分论坛,围绕中外人文交流新范式、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与共同价值凝结、“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三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现将未经单独发布的国内外嘉宾的主要观点综合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人文交流分论坛现场
一、中国对外文化传播需要加强“四化”建设
新时代,对外文化传播要在把握好与国家总体外交、对内宣传以及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四化”建设。
主体多元化。新形势下,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全方位走向世界,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体也应走向多元。不论是 “走出去”的企业、非政府组织、公民,还是海外华人华侨都是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角。政府需加强对多元力量整合与政策引导,对多元主体的对外文化传播工作给予必要的技术和财力支持。
内容多样化。单纯运用长城、功夫、美食、古代建筑等传统中国文化符号,无法客观、全面地向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应加强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宣传介绍。内容多样的现代文化对外传播将有助于消弥“中国威胁论”和外界对于中国的种种误解。
手段现代化。一方面紧跟国际文化传播手段的发展步伐,以包容的心态接纳和尝试最新的文化产品设计和传播理念;另一方面,也要在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先进的文化传媒技术手段,引领文化传播手段的潮流。
方式本土化。对外文化传播要因地制宜,尊重国外社会和市场环境,充分认识传播受众的特点及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同时,在传播方式上要接地气,以避免被人误解为文化渗透、文化扩张,甚至被打上文化殖民、文化侵略的标签。
二、中外人文交流需要关注的方向领域
利用互联网创新交流手段。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比如,线上语言教学不仅可以创造商业价值,还可以成为增进人文交流的渠道。利用互联网更多地开发和推广此类有助于促进各国民众交流互动的技术产品与商业模式,对于传统的人文交流是一项重要补充。
进一步增进青年人的交流互动。青年是国家和世界的未来。中国政府需着眼长远,加强政策保障、设立专门基金,支持中外民间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青年交流项目,以进一步拓宽中国青年的国际视野,并让外国青年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社会制度和未来发展前景。
注重运用商业化手段促进文化传播。商业在人文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好莱坞电影便是一个成功案例。中国要建立自己的文化产品传播模式,首先,要有一个核心理念,即文化产品所承载的核心价值观念;其次,要在故事、符号、形象、视觉效果等方面有吸引人的创意;三是,产品制作要精良,并能适应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第四,要运用商业化的手段进行推广,通过不断获得收益形成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
充分发挥图书出版业的桥梁作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的迅速发展,为文化传播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电子书、有声书的出现,音频、视频的火爆,翻译技术的发展等大大丰富了文明交流途径与手段。中国图书出版业要加快推动传统市场向知识消费服务市场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开拓国际市场,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塑造人类共同价值发挥更大作用。
三、中美战略互信进入漫长的重构期
中美共同价值与战略互信的构建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顶层领导人,二是精英阶层,三是双方的民众。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美互信在这三个层次上均有所变化。
首先,领导层的政治互信面临新挑战。中美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两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也都在发生巨大、激烈的转变,这将对中美领导层在外交决策,以及对对方的看法和政策取向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美国精英阶层对中美互信的看法发生了很大变化。特朗普上台之前,美国的外交战略精英便已逐步形成一个主流看法,即中美战略互信需要重构。在中美新的战略共识建立之前,竞争会在很大程度上主导双边关系,中美互信将因此变得更加脆弱。
第三,中美民间交往已具备相当的基础。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美两国民间交往已十分深入。从长远来看,其将对中美互信的重构起到一定的促动作用,但在当前大气候下,其作用仍将是缓慢而有限的。特别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中美互信的降低已对双方人员往来造成了阻碍。
目前,中美两国已经没有像冷战时期苏联那样的共同威胁,而经贸这块“压舱石”的分量也因贸易摩擦而骤减。对于中美关系不应有太多、太高和不符合实际的期望。但同时,中美双方也不应该放弃甚至是阻挠、干扰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以确保最大限度避免发生战略误判,导致冲突甚至是历史悲剧的发生。未来处理中美关系需要保持信心和韧性,因为时代已经大不相同,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仍会大于分歧。
四、对于“一带一路”“五通”的思考
中国亟需加强“一带一路”资金融通、设施连通建设以及与沿线不发达、欠发达国家的合作。根据目前“五通”指数的测算与研究结果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一带一路”的“五通”情况整体良好,沿线94个国家的“五通”指数平均值为55分,属于中间良好型。这一结果既没有国内媒体说的那么好,也没有国外媒体说的那么差,同时也表明“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还有很大拓展空间。其次,从目前整体情况看,贸易畅通指数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民心相通,第三是政策沟通,做得相对不足的是资金融通和设施连通两项。这说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资金的汇聚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尽管中国一直在推动和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但实际上还很不够。三是,过去,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不发达国家的“五通”指数很高,但是当欧洲和大洋洲的发达国家与中国签署协定后,一下就将不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的排名挤下去了,其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在“五通”上的基础好。而这也说明中国与不发达、欠发达国家的合作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需进一步加强在阿拉伯国家中的形象表达能力。中东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尽管,近年来中国在中东地区的软实力显著提升,但仍存在诸多亟需改进的地方:一是,中国媒体过去过于倾向将国家的形象塑为固定、清晰的实体,但这种思路并不能够完全得到有关国家受众的认同;二是,相较于中文,阿拉伯国家民众更加熟悉英语,这给中国通过教育和语言项目增强软实力带来一定挑战;三是,中阿之间的社会认知赤字仍然突出;四是,极端势力制造的文明断层、“中国威胁论”、伊斯兰恐惧症等对中阿文化交流合作构成了干扰;五是,中国对公共外交的竞争性和塑造性功能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自信和主动性;六是,对中东国家社交媒体发布的宗教信息跟踪研究不足。
为此,中国首先应从话语建构角度,将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国家发展和治理问题、共建“一带一路”问题有机关联,提出具有引领性、建设性的中国视角、中国思路和中国方案。其次,要加强对伊斯兰文化与宗教的研究,关注中东阿拉伯国家的社会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外宣策略。第三,进一步加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宗教交流,增进阿拉伯国家对中国伊斯兰教的了解。
-
-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启示 2018-10-15
-
- 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人文交流分论坛重要观点综合摘编 2018-10-26
-
- 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可持续发展分论坛重要观点综合摘编 2018-10-30
-
- 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前沿科技分论坛重要观点综合摘编 2018-10-31
-
2018论坛内容集锦
-
- Rashid Alimov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2016-2018)。
-
- Mohamed Sameh Amr 开罗大学国际法系教授,埃及对外总投资局 (GAFI) 的董事会成员。
-
- Irina Bokova 太和智库高级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2009-2017),全球希望联盟荣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