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第三届太和文明论坛教育文化分论坛观点摘要
2019-10-08

导语:第三届太和文明论坛首次设立教育文化分论坛。以产业热点“5G”作为切入点,与会专家分别从产业和职业教育两个视角出发,聚焦面向未来的产业人才培养,探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校企合作机制、“一带一路”中外职业教育合作等议题。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教育文化分论坛现场

 

一、5G技术将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国内对5G的认知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作为一种通用技术,5G将对经济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标准明确地将5G的应用场景定位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主要是提高用户体验,物联网则将面向各行各业。国内多家智库提出,5G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是实现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平台,5G将智联世界、服务世界。5G有望改变各个产业,重新定义经济竞争力。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认为,到2035年,5G将有潜力在全球创造出2200万个工作岗位;中国有研究机构提出,到2035年,5G将为中国创造9840亿美元的产值和950万个工作岗位。

 

在医疗卫生领域,5G技术有望极大改善农村远程医疗,并为居家养老、社区保健和创伤急救提供便利。中国已经实现了对3万多个乡镇和54万多个行政村的基本医疗保障,但医疗服务人员的60%仍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仍显不足。如果5G技术能够覆盖农村,就可以实现农村医疗卫生系统和城镇医疗卫生系统间的连接,直接服务于农民和农村卫生医护人员。老龄化是中国必须应对的社会问题。当前全国94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接诊量达到8亿人次,其中7成以上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服务人员仅有约58万人。5G技术有望解决医院和社区、社区和家庭之间的链接问题,为术后康复、用药指导等方面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节约更多的医疗资源。此外,5G技术未来也可以应用在急救方面,用更专业的资源抢救更多的生命。

 

在金融服务行业,5G技术将会对银行服务渠道、银行网点、银行服务方式、灾难备份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未来银行服务的应用场景会脱离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在金融领域,5G技术赋能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有可能改变金融监管、金融咨询、金融资产管理的运行方式。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将共同成为金融业的主要力量。

 

在数字文化行业,5G技术将极大地改变高度依赖数字技术的数字娱乐,例如游戏、影视、电子竞技等。技术将改变产业的逻辑,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释放新的内容需求,提供新的消费体验。

 

5G和人工智能赋能之下的物联网不仅将改变工业生产的方式,也将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更多服务和选择。智能服务型机器人已经开始进入酒店、商场、银行提供基础的服务,甚至开始进入司法服务大厅提供基本咨询或者进入机场承担安检巡逻任务。随着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具”开始成为工具的使用者。

 

5G的发展将给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带来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农业物联网的形成与快速发展,最终会助力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智慧化,农产品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高质化、产业化以及食品安全溯源可控化。新的技术将有可能打破农产品自然形成的季节时令差,使之更加可控。这些特征或将成为“5G农业”的雏形。但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间也会形成结构性断裂。一是在农业发达地区,特别是互联网应用发达的农业地区,5G农业将迅速发展,带来一场“农业革命”。二是在农业欠发达地区,传统农业将会出现萎缩,导致新的贫困。三是在5G农业地区将会出现高度专业化、产业化的“5G农民”,而在传统农业地区的“传统农民”将逐步被淘汰。这种结构性裂变的过程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换言之,新、旧两种农业将长期并存。“三农”在需要解决城乡二元问题的同时,又面临着新旧二元问题带来的挑战。

 

5G等新技术也正在影响着传统行业的发展。以白酒产业为例,其营销模式因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迅速改变。社交软件、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应用和新技术的出现,使厂商可以打破原有的分级经销模式,采用更加精准的新型营销策略。新生成的生产供应链,则可能彻底颠覆白酒这一古老的传统行业。

 

二、5G时代人才市场需求的变与不变

 

与5G时代产业变化相伴的是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人才供给之间的不匹配已经成为各主要经济体的普遍问题。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的快速迭代与保守的教育教学之间存在矛盾。根据对美国人才市场白领阶层就业数据的研究,人工智能软件的大量应用,正在给白领阶层的就业带来威胁。相反,拥有越多数字技能的人,保住工作机会的可能性更大,获得更高薪水的可能性也更大。5G时代,许多旧的岗位会被淘汰,许多新的岗位也将出现。在新增的工作岗位中,人需要更多地与机器合作,同时也需要具备更加复合的知识结构,特别是需要更多地具备数字技术素养。这些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是5G时代区别于工业3.0以前时代的显著特征。但是,衡量人才的一些重要标准仍然被保留了下来,例如,进取心、积极学习的精神、协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等等。

 

另一个会被5G时代改变的是未来的农民。随着数字技术、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农业中的普及应用,农业将分化成“5G农业”和“传统农业”。在5G农业地区,例如城市近郊区、农业发达地区,“5G农民”将体现出对区域特色农产品的较强的专业性,其农业技能也将进一步细分和固化。而在传统农业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传统农民极有可能主动退出农业和农村,转向城镇和工业部门。对于这两类人群,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有规划地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在未来的产业中,有很多传统意义上具有专业性的工作都将被机器替代,遑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性岗位。因此,未来人才市场中,人是否优于机器,将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数字素养、对价值的判断和对伦理的选择。人文素养也将成为未来人才的重要内核。

 

三、职业教育需要积极稳妥地面向未来

 

作为为经济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育类别,职业教育必须顺应产业变化的趋势,用更新的标准和更好的模式去培养人才,使之适应未来工作的挑战。

 

在人才培养标准方面,必须更好地与产业人才需求相衔接。企业全过程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各主要经济体的职业教育系统都在积极寻求变革,为产业培养更具资质的人才。在美国,社区学院正在提供更多的学士学位,通过社区学院协会开展的职业教育质量认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企业代表参加的顾问委员会使社区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贴近当地产业需求。在澳大利亚,职业院校正在引进更多的企业微认证。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也尝试建立“1+X”证书体系[1],由企业主导的X证书将会成为院校学历证书的有益补充。值得注意的是,标准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成为教育质量的保障,也可能成为教育改革的羁绊。因此,如何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更加灵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引入新型模式、促进校企合作方面,北京职业教育系统的“工程师学院”和东莞技师学院的“学习型工厂”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北京去年出台了《北京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在北京打造十所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建设100个高水平的骨干专业,建立100所工程师学院,把在京、驻京企业引进学校。人才培育、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是工程师学院的功能定位。学校和企业要共同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共同投入教学设施,把企业有技术能力的教师派到学校来指导,把学校有理论功底的教师派到企业去实践,如此形成互补。

 

东莞技师学院在早期引入德国双元制的基础上,后期还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德国的双元,一个是职业学校,一个是企业的培训中心或跨企业培训中心,用两套教学计划来进行培养。东莞技师学院把两套计划纳入学校统合成一元,在学校建立起类似于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学习型工厂”。每个“学习型工厂”里不但设置了一种仿真的教学场景,还引进了一家真实的企业。

 

四、“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是中外人文交流的新桥梁

 

“一带一路”倡议在过去六年中取得的成果超出预期。经济的合作与人文的交流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互合作可以架起一座新的桥梁。通过职业教育,双方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产业技术人员,这无疑将夯实技术工人和应用型人才阶层相互了解、加深友谊的基础。

 

职业教育可以为“一带一路”经济合作赋予更深更广的内涵与外延。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取得了方方面面的伟大成就,其中最为外部世界所关注和认可的是以建筑、高速公路、高铁、航运、机器制造等为代表的先进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与装备的制造能力。中国日益强大的现代工业体系,为中国培养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工人队伍,这为中国职业教育提供了最强有力的背书。中国在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更有借鉴意义。

 

中国加入WTO以后,做出了服务贸易方面的承诺。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53个国家是WTO的正式成员,教育服务市场总体开放程度在全球处于中等水平。加强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不仅能够助力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同时也是中国履行服务贸易的重要抓手。

 

中国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这些成功经验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奠定了基础。在与沿线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合作时,要坚持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共建职业教育标准为核心,以中方的优势品牌专业为切入,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抓手。要借力企业合作的优质资源,努力形成中外职业教育共商、共建、共享的有利格局。

 

具体而言,一是要整合有关部门力量,制定一个总体方案,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二是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制定职业教育标准,包括职业资格框架标准。三是要重视职业教育多边合作,共同制定标准以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四是要注重发挥企业在中外职业教育合作中的作用。五是要以中国优势专业促进“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六是要着眼未来,优化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新兴产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合作布局。

 

注释:

[1]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